智能手机市场历程了一场大变革。
事实证明,跟不上年代的变化早晚要被淘汰,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,过去国产智能手机四巨头中华酷联仅剩华为一枝独秀,中兴和联想仍在泥潭中寻求变革,而酷派的命则是一波三折,历程了分拆与内斗后已是元气大伤,很不容易找到老东家乐视入股期望可以翻身,现在却已处于濒临崩溃的边缘。
短短三年时间居然亏损了数百亿,除去外在的市场角逐,最重要的还是市场策略太过混乱,以致于内部人都失去了信心。
所谓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,一个方向走错了全盘皆输,甚至连纠正错误的机会都没,既比不上中兴和华为的通信硬件资源,也没联想电脑的品牌优势,酷派的辉煌转瞬即逝,市值和股价持续下跌,差不多缩水了6成。
途径酷派成于途径也败于途径。
早前中华酷联搭上通信运营商进军智能手机的快车,从B端市场切入根本不愁销售量,与中兴、华为、联想不一样的是,成立于90年代的酷派直到2012年其智能手机平台才开始向Android转型,致使酷派的业务几乎完全依靠运营商,定制机商品占据其手机交付量的的80%以上。
而伴随互联网+智能手机的普及,市场的重点从B端渐渐转移到C端,小米的饥饿推广开启了线上途径推广的先河,物美价廉的低端定制机不再成为大家的最佳选择,买家开始追求个性、新颖的智能手机,通信运营商的价值紧急下滑,最后决定停止终端补贴。
对于酷派这种过度依靠运营商补贴、线上线下途径乏力,非合约机毫无竞争优势的厂家而言,犹如噩梦。
品牌酷派的品牌和运营策略基本上已经决定了它的命。
第一手机市场定位就是凌乱不堪,同样一个品牌,低中高端次的价格都有,这到底是要闹哪样?面向的消费人群完全不明确,加上以数字命名的杂牌系列,玩起了和三星早期一样的机海战术,这都是人家早就抛弃的策略,推出了一堆的系列,变得五花八门,从来没静下心来做好一个系列,结果不言而喻。
后来,很不容易在低端千元机市场将大神品牌做起来了,大屏幕的酷派大神品牌特点很鲜明,一度广受买家好评。
这时酷派没乘胜追击布局线下途径,反而和360合作,期望可以借用360的线上途径打开市场,而且双方还一块推出了新的奇酷品牌,不管如何说还是给酷派东山再起争取了一些时间,但下面的错误抉择让酷派最后的期望也破灭了。
大家都知道,360与乐视是角逐对手,和360合作没多长时间乐视就闪电成为酷派的第二大股东,结果三方闹得非常不愉快,而且酷派还由于被360指责违反同业角逐条例被迫扔掉了大神品牌,此时其他手机厂家品牌效应已经打造起来,酷派在乐视入住后历程了反复的换血和重组,元气大伤,错过了最好的转型机会,乐视危机爆发将来酷派也面临无路可走的境地。
角逐酷派在智能手机市场没拿得出手的商品,更不要说综合竞争优势了。
酷派早期凌乱不堪的定位在这个时候就吃尽了苦头,高档市场的寡头角逐苹果和三星几乎无人撼动,中高档定位成了角逐最激烈的地方,在低端千元机市场红米、魅蓝这类手机品牌早就铺设了健全的线上途径,酷派同期的商品与之相比,无论是性价比还是水平都毫无胜算。
其实酷派最大的败笔就是从来没静下心来做好一个品牌,就算是一个系列。
策略毫无章法,市场定位极其混乱,酷派运营商途径崩塌后没推倒重来的决心,而是探寻最简单最易的方法嫁接网络公司现成的途径,即使是和360合作,假如奇酷和大神这两个品牌好好运营,加上线下途径搭建的话,酷派在低端市场还是有一线生机的,偏偏又剑走偏锋。
那样,目前的酷派还有没有机会?历程过多轮的资产重组,新酷派手机只有原始酷派的三分之一,但不能否认酷派在国外市场的基础还很好,在淡出国内市场后酷派将主要精力聚焦在国外市场,假如可以借鉴OV成功的经验重头再来,将来也不可以说完全没机会,目前最大的问题依旧还是被乐视危机所牵连的债务问题,解决这个才是当务之急。
酷派要翻身还是要做源于己的特点,相比中兴、华为和联想,酷派只有单一的手机业务,并没其他的盈利点支撑,但至少还有技术基础,假如扎实打好基础,低调做几款实实在在的机型,破釜沉舟还有盈利的期望,不然会在亏损的泥潭越陷越深。